猫和我小说网 > 古代言情 > 我的小食摊火爆整个汴京(美食)

40-50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
您现在阅读的是猫和我小说网www.maohewo.com提供的《我的小食摊火爆整个汴京(美食)》40-50(第7/21页)

火的、顶盘子的、下腰的……

    五花八门。

    柳金枝看的津津有味,一双杏眼亮晶晶的。

    傅霁景下意识想走过去,但又停住脚步,用心整理了一下衣襟领口,才拢袖缓步上前,道:“柳娘子。”

    柳金枝回过头来。

    杏安立即道:“我去给你们买两杯饮子,去去就回哈。”

    连忙走了。

    傅霁景不自在地咳了两声。

    柳金枝福身行礼:“这次约二郎出来确实唐突,我先道不是,不过我是有事与二郎商量。”

    傅霁景点头道:“但说无妨。”

    柳金枝沉吟片刻。

    “……我家有一只高粱酒坛,但凡赚了银子,我们都会把钱放入酒坛之中存着。”

    “看着酒坛一日日重起来,我们对未来的希望也越来越大。”

    “但自从小饭馆生意火爆之后,我发现酒坛的银子,不知什么时候居然堆到了一半。”

    如果是以前,柳金枝自然高兴。

    但经过上次那几个泼皮无赖的事后,柳金枝意识到家里已经不安全了。

    杜卫、柳霄都是少年人,阿芹和她是年轻娘子,月牙更是个孩子。

    家中少个壮年劳动力,又存了这么多钱,就如同稚子抱金招摇过市,十分危险。

    更何况他们住的又偏远,几乎是在汴京城的边缘位置,安全就更得不到保障了。

    若有一日他们遭到几个要钱不要命的,与他们交好的傅霁景、潘琅寰、应天爵等人,哪怕手段再高,也无法及时赶过来。

    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。

    因此,柳金枝就想在手中有余钱的情况下,换一套宅子。请两个看家护院的小厮。

    最主要的,是找一个靠得住的钱庄,把银两兑换成银票。

    前面都好说,但钱庄难找,还得提防钱庄老板暗中做手脚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找个靠山出面说话是最好的。

    所以柳金枝才找上傅霁景。

    “好的,这事儿我会让杏安去打听,整理一份名单给你。”

    傅霁景道。

    二人顺着道路并肩向前走。

    “其实杏安在汴京城认识很多朋友,其中不乏武艺高强,你可以请他们保家护院。”傅霁景沉吟片刻,“只不过他们身份有些特殊。”

    柳金枝不解道:“都是些什么人?”

    “卫兵。”

    柳金枝顿时皱起眉头。

    卫兵是宋朝登记在册的兵种,相当于有正式编制,吃国家粮饷。

    “二郎莫不是在说笑?卫兵每个月都能得到朝廷发放的军俸,怎么会外出另寻活计呢?”

    傅霁景拢袖,眸光静静看向远处,道:“国策使然。”

    纵使这是个类宋的架空朝代,但与原本的宋朝一样,颇为重文轻武。

    军权和决策权大多掌握在文官手上,导致大多数卫兵无所事事。

    可朝廷为了自己有刀可用,还是要发放军饷。

    这就使得有些不轨之人故意虚报名额,吃朝廷的空饷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有权力的高级武将又利用武将事少的特点,在外头卖地出租、兼并土地、经营他业。

    但底层的武将没有军功可拿,只能靠每月一份军饷勉强填饱肚子。

    相关情形在《乐全集》上就有记载。

    “计其所受廪给,不足一身之费,若有妻、子,安得不冻饥?”

    因此,底层军士为了生存就做起了小买卖。

    杏安喜欢在外交友,在认识了应天爵之后,又通过应天爵认识了许多这样的底层军士。

    发现他们有的摆食摊,有的当菜农,还有的干起了跑堂的活儿。

    就将此情形告诉了傅霁景。

    在傅霁景了解到现状后,也是能帮则帮。

    “既是如此,还请二郎挑选几位,改日将名单给我就好。”柳金枝缓下眉眼,“以我之力,大约能纳三位看家护院的军士。”

    三位已经很多了。

    至少能让三个家庭过得轻松些。

    傅霁景对柳金枝叉手一拜,道:“娘子心善。”

    柳金枝摇头道:“只是略尽绵薄之力。”

    她倒是没想到傅霁景也会关心这些,从傅霁景平时言行看,还以为这人是个“一心只读圣贤书,两耳不闻窗外事”的清高书生。

    柳金枝望着傅霁景的眉眼。

    借着御园金明池洒满金光的澄澈池面,春日的暖阳将他俊逸儒雅的脸微微照亮。

    那双向来温和的双眼微微含笑,唇角勾起,似乎总是这般待人以诚。

    从他身上,一点也看不出身为高门子弟的傲气和纨绔。

    这一瞬间,柳金枝想起自己前世学过的一句诗。

    “已识乾坤大,犹怜草木青。”

    “形容二郎,恰如其分。”

    第44章 梅花汤饼鸡汤炖饼

    柳金枝与傅霁景商议妥当后,回家就着手搬家事宜。

    自然,柳家旧宅有太多东西。

    他们的小型农场、地下冰窖,还有院子里的菜地,都是割舍不下的。

    所以柳金枝花了些银子,请黄、钱几位婶子代为看顾。

    婶子们本来也在柳氏饭馆帮忙做事,听到此等要求,自然是答应不迭。

    于是柳金枝就开始在御街附近挑宅子。

    但有件事情比宅子更着急——

    产婆推算出,傅钗华的临盆之期就要到了。

    怀胎十月,终于在暮春时节胎动,霎时间,整个傅府都因此慌张不已。

    就连产婆也请了好几拨,往往是傅府这边请来的人瞧过了,柴府那边的人刚到。

    柴靖本来还在太常寺忙公务,现在也顾不得了,休假回来守着傅钗华。

    在这个时候,柳金枝自然也要去看望,才不辜负傅钗华对她的好。

    当然,还是照旧要给傅钗华做些吃食看望。

    念及现在傅钗华必然格外注意饮食,辛辣、荤腥、重油重盐必然不能多吃。

    柳金枝就打算做些清淡的。

    梅花汤饼正正好。

    这道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一道风雅面食。

    依旧是熟悉的老朋友——林洪的《山家清供》是最早记载这一面食的食谱。

    据传,是林洪在泉州紫帽山金粟洞访道的时候,偶然碰见一位高人,用白梅、檀香水和着白面,做成了梅花形状的汤饼,盛放在浓稠鸡汤当中。

    其味道清雅醇厚,令人念念不忘。

    陆游诗词中就曾咏过这道梅花汤饼,所谓“白玉裁作梅,清汤散作雪。一箸衔春色,满口噙明月。”

    就可知道这道菜就是色香味俱全的代表。

    其食材原料有绿萼梅、檀香粉、面粉,和一只老母鸡。

    绿萼梅好说,现在早春三四月,正是绝佳赏梅时。

    汴京城内白梅飘香,朵朵洁白梅花瓣顺着春风散入寻常百姓家。

    柳金枝叫月牙帮忙跑腿,没一会儿就收过来一大盆。

    檀香粉也好说,上市井逛一圈,便能买到一盒好的白檀粉。

    至于老母鸡,柳金枝把目光瞄向了自家鸡窝。

  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
【猫和我小说网首页】 请收藏猫和我小说网 www.maohewo.com 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

阅读页设置
背景颜色

默认

淡灰

深绿

橙黄

夜间

字体大小

猫和我小说网   百度   搜狗搜索   必应搜索   神马搜索   360搜索   今日头条

猫和我小说网|眼睛到不了的地方,文字可以。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,是恰到好处的美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