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阅读的是
猫和我小说网www.maohewo.com提供的《我的小食摊火爆整个汴京(美食)》40-50(第2/21页)
。
好歹她也是经历过现代九年义务教育的,怎么到了傅霁景跟前跟文盲一样。
“二郎,你读过很多书吗?”柳金枝问。
傅霁景又卡顿了一下,才扭过头,慢吞吞地掰指头给柳金枝数:
“《周易》、《礼记》、《诗经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左传》、《诗经》、《尔雅》、《战国策》……”
“《文心雕龙》、《嵇康文集》、《典论论文》、《阮籍文集》、《天随子》、《宗玄先生文集》、《傅山全书》、《各道家诸子典籍注疏》……”
傅霁景念了一盏茶的时间还没有打住的趋势。
柳金枝赶紧伸手捂住了傅霁景的嘴。
“好,够了。”
她现在终于相信,“我读过的书比你吃过的饭还多”不是一个夸张句了。
这么说起来,傅霁景自打识字起,应该就一直在书房里埋头苦读。
这么庞大的阅读量,也不知他要起多少个早床,看多少次东边稀薄的朝阳,忍着多少困意,吞下过多少苦楚。
柳金枝望着傅霁景的眼神,问:“读这些书,累不累?”
傅霁景眼眸沉沉,点了点头:“累。”
有限的精力似乎已经到头了,傅霁景用袖子掩住唇齿,低低打了个哈欠,然后把头枕靠在自己膝上。
“困了……”
他嘀咕了一句,随后就响起了均匀的呼吸声。
很好,睡着了。
柳金枝无奈笑笑,唤来杜卫去寻杏安。
等到杏安慌慌张张来接人后,醒酒汤也好了。
她盛了一碗装在食盒里给杏安带走,嘱咐他在傅霁景醒过来之后热了喝。
酒量差的人,醉酒之后醒过来都会感到头痛。
喝了醒酒汤,起码能舒缓许多。
杏安连声道谢,赶忙把傅霁景扶走了。
目送着傅家马车离开,柳金枝终于把注意力放在了那群集会的书生身上。
然而林勤和王忠勇满面为难,指着屏风内道:“东家,要不你亲自来看看?”
柳金枝心中顿生不祥预感,赶忙跑进屏风里一看,顿时咬牙切齿。
因为里头漫天遍地都是纸。
还有喝醉了的书生趴在地上在写诗,写一张,扔一张。
诗作从天上哗啦啦往下飞,盖住柳金枝的脸。
柳金枝随手抓着一张眸光下移。
“鲈鱼千头酒百斛,酒中倒卧南山绿。”
又抓住下一张:“秀色可怜刀切肉,清香不断鼎烹龙。”5
柳金枝本来要隐隐爆发的怒火停滞了一下
其实这些诗写的都还不错。
更主要的是,这漫天飞舞的纸上的每一首诗,都是以她的菜作为主题,而且全是夸赞。
这不就相当于现代的探店好评?
文案都不用她自己写。
而她要做的,就是借着这么个绝佳的宣传机会,把柳氏饭馆的名声再打响一次。
柳金枝怒气尽消,甚至还有些愉悦。
对林勤和王忠勇道:“把这些纸张都捡起来,再给我找一个书坊的掌柜。”
她要出诗集!
其实文人向来都有出诗集的习惯,比如乡试之后大家聚会出一本,殿试之后大家集会出一本……
出诗集不仅能够集结同好,还能提高知名度,就跟个人代表作一样。
要不是出诗集要价颇高,估计人人都会去试试。
但现在是柳金枝出钱,替书生们出诗集。
等到书生们酒醒之后问了一遍,几乎没有不同意的。
有的甚至还想多加两首诗。
毕竟是花别人的钱,扬自己的名。
何乐而不为呢?
在和书生们沟通好之后,柳金枝就带着这些草稿纸去了一家书坊。
但诚如她之前所说,在古代,书生们出个诗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。
汴京城里每天出来的诗集不说几千,几百也是有的。
但大家每天工作那么忙,谁有时间去慢慢看你的诗?况且古代文盲率高,大部分人还不识字呢。
所以,如何让这本诗集脱颖而出?
柳金枝想到的招数是“插图。”
请一位技巧精湛的画师为每一道菜,都画一副色彩浓艳、菜色精致的画,装订在每一首诗作旁边。
就是看不懂诗的人拿到了这册诗集,也能借插图钓起他们的馋虫。
这事柳霄极为赞成,又询问了黄师道还有几位师兄,给柳金枝推荐了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师。
在柳金枝出手大方的前提下,画师以半个月的时间,完成了二十八道菜品的绘图。
再加上书坊利用活字印刷印出拓本,再进行装订。
一个月后,一本史无前例的美食诗集终于出版了。
柳金枝拿了十来本放在自家店门口销售,定价都不高,主要还是为了打开知名度。
柳霄那边也拿了几本去送给师父、师兄,潘琅寰、潘安玉、项志轩、应天爵四人也是一人一本,又拿了不少,去分发给亲朋好友。
其实柳金枝还想请傅霁景帮帮忙,但又觉得这种类似于派发传单一样的事情,不太符合傅霁景的格调。
纠结半晌,就只请了杏安帮忙。
当然,她也给傅钗华送了一本,撇开诗集本身不谈,当一本菜谱来看,它还是很精美的。
就这样在众人积极的推销、宣传之下,这本诗集终于在汴京城里小小流行了起来。
高门大户里的讨论点自然是在诗作本身,但平民百姓看的都是插图,个个都馋的不行。
终于有一天,有一道敦厚的身影拿着诗集走进了柳氏饭馆。
那是个有着四十岁光景的男人,蓄着山羊须,穿一身宽大的圆领襕衫,头上戴一顶东坡帽,唇边含着一点笑意,气质从容和缓。
甫一进饭馆的门,他就以打量的眼光将整个饭馆上下巡视了一遍。
尔后背着手,溜溜达达走到一张饭桌前坐下,开始细致地看饭馆里的所有菜色。
虽然林勤当掌柜的时间不长,但他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男人的不同凡响,赶忙溜去膳房告诉了柳金枝。
柳金枝探头一瞧,注意到男人手中的诗集,低声对林勤道:“我不认识他,但你且瞧瞧他要点些什么,哦,告诉王忠勇,无论这人点什么,都说有。”
林勤点点头,又跑过去与王忠勇窃窃私语一阵。
随后,两个伙计都对这个男人格外关注。
直到一炷香后,男人才看完单子牌面,慢吞吞举起手对王忠勇点菜。
王忠勇打起精神,打算等会儿运足了气,给男人来一段好听的报菜名。
却不想男人开口下一句就是:“你们这儿有碧涧羹吗?”
据南宋林洪所写的《山家清供》记载,碧涧羹是宋代饮食文化中的一道经典素菜。
以芹菜为主料,名称来源于杜甫《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》中的一句诗——
“青芹碧涧羹。”
因此在文人之中流传颇广。
柳金枝道:“既是他要这羹,那我就与他做。阿芹,准备嫩水芹、芝麻、茴香、盐和苦酒。”
阿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【猫和我小说网首页】 请收藏猫和我小说网 www.maohewo.com 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